各省对村医待遇、养老统一标准完善卫生机构编制管理

近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洛阳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点强调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和乡村医生待遇保障问题。

编制量不低于90%这类村医优先


对于乡村医疗体系建设来说,编制是稳定人员的主要措施之一。有无编制在薪资待遇、养老待遇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对此,洛阳市提出加大用编力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按每万服务人口10-12名配置,用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不得低于编制总额的90%,到2025年,空编率降低到5%。

并盘活用好存量编制,以县区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专业技术人员岗位总量。

为破解村卫生室后继无人问题,洛阳市还提出,要拿出“编制”吸引大学生村医。

《通知》指出,按照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录的2023届高校毕业生,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通过“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进入村卫生室工作的大学生。

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择优聘用为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在村卫生室工作,按程序给予事业编制保障,被聘用的大学生乡村医生编制和人事关系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岗位在村卫生室。

为了让基层村医也有向上发展的机会,《通知》提出,要逐步将实现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助理)医师纳入上级机构职称评聘。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护理类基层高级职称。

并且在规定结构比例内,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行设置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允许符合晋升条件的基层医务人员申报高一级技术职务,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直接聘任考试、评审通过的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

有了职称后,村医就可以在乡镇卫生院评级晋升了。


2统一标准村医养老问题解决了

目前,村医的年龄结构已经得到了一定调整,但仍然有一批老村医迫切地期待解决其养老问题。只有解决养老这一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安稳住在岗村医队伍。

对此,洛阳市在此次的《通知》中,按照分类解决的办法,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乡村医生养老待遇:

同时,洛阳市还表示逐步将在编人员基本工资、“五险一金”所需资金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在编人员绩效工资、非在编人员经费通过服务收费予以补偿。

事实上,致力于落实村医养老的不只是在洛阳,今年以来,全国多个地区都在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提升村医的待遇水平和养老保障。


福建省:

福建省村医可参加较高档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部分县级财政对参保乡村医生给予1000-3600元/年不等的缴费补助,或按30-50%缴费标准给予补助。

对已达退休年龄且不具备参保条件的老年乡村医生,指导各地出台乡村医生退岗养老补助政策,发放400-1700元/月不等的退养补助。

安徽芜湖市:

在岗村医:

根据市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文件,目前已有1300余名在岗乡村医生参加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解决村医养老问题。

退出村医:

根据市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做好调整退出村医生活补助有关工作的通知》,目前,芜湖市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退出乡村医生,生活补助达到858元/月(30年以上工龄),较省标准提高了330元/月。

广西省:

全省14个地级市,已有12市采取乡聘村用制度,所有村医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缴纳五险一金。

在岗村医生待遇按照所在行政村的村(居)民委员会副主任标准核拨基本工资补助经费;社会保险按照企业职工的标准缴纳,经费由各地财政承担。

确保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助到位,并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补助标准。

河北省:

推行“县聘乡管村用”,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乡村医生收入不低于乡镇卫生院同等职工水平。

此外,在乡村一体化的保障下,村医的养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以承德市为例,当地明确,财政保障力度逐年增加,对一体化管理村医给予养老保险补助6000元/年以上,全市财政补助费用从2020年的1100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700万元,基本上解决村医的后顾之忧。


3加强村卫生室建设

构建县域诊疗新格局

今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洛阳市本次也将此项政策作为重要任务。

在紧密型医共体内,除了对乡村医生的身份、发展做出调整,针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提质优化,洛阳市也同步做出变动,提出构建乡村资源联动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

加强全科、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达到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基础上,继续开展社区医院建设,打造“五个100”实践样板。恢复提升乡镇卫生院外科、妇产科等临床服务能力。


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

允许符合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备案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允许具备人员资质和设备条件的村卫生室登记相应诊疗科目,并将符合规定的诊疗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供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配备1-2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提供不少于300种的中药饮片和针刺、艾灸、推拿、中医微创、敷熨熏浴等6类以上中医药诊疗技术,着力培育中医优势专科(专病)。


共 1 页 1 条数据